Builder建造者模式
将一个复杂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,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。 [构建与表示分离,同构建不同表示]
与抽象工厂的区别:在建造者模式里,有个指导者,由指导者来管理建造者,用户是与指导者联系的,指导者联系建造者最后得到产品。即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。
建造模式是将复杂的内部创建封装在内部,对于外部调用的人来说,只需要传入建造者和建造工具,对于内部是如何建造成成品的,调用者无需关心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汽车,有很多部件,车轮,方向盘,发动机还有各种小零件等等,部件很多,但远不止这些,如何将这些部件装配成一部汽车,这个装配过程也很复杂(需要很好的组装技术), builder模式就是为了将部件和组装分开。
建造者模式的优点
1)封装性: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是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。
2)建造者独立,容易扩展:BenzBuilder和BMWBuilder是相互独立的,对系统扩展非常有利。
3)便于控制细节风险:由于具体的建造者是独立的,因此可以对建造者过程逐步细化,而不对其他的模块产生任何影响。
建造者模式的使用场景
1)相同的方法,不同的执行顺序,产生不同的事件结果时,可以使用建造者模式。
2)多个部件或零件,都可以装配到一个对象中,但是产生的运行结果又不想同时,可以使用建造者模式。
3)产品类非常复杂,或者产品类中的调用顺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能,这时候可以使用建造者模式。
4)在对象创建过程中会使用到系统的一些其他对象,这些对象在产品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不易得到,也可以采用建造者模式封装该对象的创建过程。这种场景只能是一个补偿的方法,因为一个对象不容易获得,而在设计阶段竟然没有发现,而要通过设计这模式来柔化创建过程,本身设计已经出问题了。
到这里,我们会发现,建造者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有点像。但是两者有区别:建造者模式关注的是零件类型和装配工艺(顺序),而工厂模式是创建一个对象,这是最大不同的地方。
DEMO
public interface Builder {
void buildPartA();
void buildPartB();
void buildPartC();
Product getResult();
}
//具体建造工具
public class ConcreteBuilder implements Builder {
Part partA, partB, partC;
public void buildPartA() {
//这里是具体如何构建partA的代码
};
public void buildPartB() {
//这里是具体如何构建partB的代码
};
public void buildPartC() {
//这里是具体如何构建partB的代码
};
public Product getResult() {
//返回最后组装成品结果
};
}
//建造者
public class Director {
private Builder builder;
public Director( Builder builder ) {
this.builder = builder;
}
public void construct() {
builder.buildPartA();
builder.buildPartB();
builder.buildPartC();
}
}
下面是调用builder的测试方法: ConcreteBuilder builder = new ConcreteBuilder(); Director director = new Director( builder );
director.construct();
Product product = builder.getResult();